首页>政务信息公开>规划计划

贯彻科学发展观 强化统计服务 扎实推进统计事业全面发展——2008年海淀区统计工作报告

2008-11-10   

 
同志们:
这次统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市委十届二次、三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海淀区委十次党代会和北京市统计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总结2007年全区的统计工作,分析当前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08年重点任务。下面,我代表海淀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淀调查队、北京市海淀区经济社会调查队作工作报告。
 
回顾工作   总结经验
 
 
2007年是全区统计改革、统计建设、统计服务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是统计部门的综合实力、统计队伍的凝聚力、统计工作的影响力明显提升的一年,是全区统计事业快速发展、与时俱进的一年。
一年来,全区统计系统在区委、区政府和北京市统计局(队)的正确领导下,紧抓机遇,奋力开拓,统计改革取得新成果:“小局、大所、多中心”的格局初步形成,“局队融合”、“一体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描述海淀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并适时进行动态监测的指标体系正式投入运行。统计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工作力度明显加大,统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了调整,统计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统计执法检查为先导的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推进,统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信息化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硬件设备全面更新换代,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处理能力得到提高,“内网入所”率先完成。农业普查取得新成绩:高质量地完成了入户登记、数据汇总处理、数据核实评估等阶段工作,普查数据的质量高于国家验收标准。统计服务取得新提高:以需求为导向,专项调查项目增多了,统计服务产品多样了,统计服务质量提升了,社会对统计产品的认同度增强了。
2007年,海淀的统计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正如北京市统计局(队)巡查组在“反馈意见”中指出的那样:“海淀统计形成了行政管理规范化、业务管理专业化、数据质量优质化的良好局面”。
2007 年,经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中,荣获了“国家级先进集体”称号;在全市2006年年报综合评比中,首次获得了综合成绩第一名;在全市统计系统第九届运动会上,获得了“优秀组织奖第一名”和“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全市统计执法检查综合考评中,连续两年获得了第一名;在区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评比中,荣获“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称号;还荣获了北京市妇女联合会授予的“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及其它集体荣誉25项和个人荣誉107人次。
一、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果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9号文件精神,落实市局、总队的改革部署,结合海淀区的实际,继续推进和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新成果。
初步形成“小局、大所、多中心”的格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在明确科、所、队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实施管理重心下移,行政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统计所干部的平均人数由改革之初的10人增至20人,增长了一倍,海淀统计信息内网延伸到所,车辆配备到所,支部建在所,并设置专职书记,使基层的统计力量充实了,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了,党的建设加强了。不断发展壮大的统计所,顺利承接了数据采集职能,完成了一系列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并在保证源头数据真实、准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原有的科室进行整合,缩小单位规模,强化各项业务管理职能,突出设计管理、数据管理、监测评价、信息发布和咨询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提高了新体制下的运行效率,提高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统计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建立“局队一体化”管理的运行机制。2007年10月,国家统计局海淀调查队和北京市海淀区经济社会调查队正式挂牌成立,按照“相融共议、形成合力、促进发展”的工作原则,结合海淀实际,探索并建立了“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合署办公、统一管理”的组织机构模式,把三股力量形成一股“劲”,共建决策机制、共享统计资源、共谋统计发展,形成了内和外顺、运转协调的良好局面。    
开展农村统计改革试点。经北京市统计局(队)和海淀区区长办公会批准,《海淀区农村统计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启动,按照共用一套制度、共享信息资源、共建一套体系的工作模式,对“一套表”进行了试填、试报,取得了积极成果,为避免“数出多门”、加强三农统计,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发布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更有效地对海淀新农村建设实施监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统计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强力推进统计队伍、统计法制、统计信息化三项建设,为加快统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统计队伍建设开创新局面
    重视思想政治建设。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落实统计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任务中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全年引进和录用人员42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7名,本科生30名,使本科以上学历的干部所占比例达72%,平均年龄35岁;组织统计基础知识等方面培训31场,共2800人次,选拔优秀的业务骨干到国外学习深造,实行科、所双向交流和大学生定期下基层锻炼制度;借助外延技术支撑体系培养统计分析和业务管理的专门人才;一批优秀的青年干部通过竞聘走上科级领导岗位。这些措施,使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推进统计文化建设。围绕“善学务实、智求卓越”的海淀统计精神和“快乐统计”的工作理念,开展了“学习型和谐机关”建设系列活动,举办了以“体验运动魅力、感受统计文化”为主题的第一届文化体育节,活跃党工团工作,加强支部共建,深入开展海淀统计精神大讨论,使我们统计人的思想更加一致,队伍更加团结,士气更加高昂,工作更加出色。
(二)依法管理得到明显加强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执法检查考核评议制度,完成了196名统计执法检查员的培训、考试和换证工作,对859人进行了统计从业资格培训、考试和审批,2007年,被区法制办评为行政处罚案卷优秀单位。
创新普法宣传形式。编印《统计工作手册》和普法宣传资料,送“法”到企业、进社区;制作多媒体短片,绘制法制宣传展板,充实bet28365365体育投注“以案说法”栏目,切实加强了普法宣传阵地建设;多次与企业开展互动交流,零距离接触,增进了解,营造了良好的统计氛围。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全年检查规模以上企事业单位1116家,其中对有统计违法行为的183家单位进行了立案查处,维护了统计工作的权威性;深入开展海淀区集中执法大检查活动,并分阶段组织统计执法培训6期,达到了提高统计执法水平的预期。
(三)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提升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组建计算中心,负责重大信息化项目的组织实施;加大统计内网信息化工程改造力度,实现了与市统计局内网和区信息化政务平台的对接及内网向基层统计所的延伸。
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开发了“统计综合信息系统”,搭建了统计业务的综合处理平台,使原有的独立系统在网络层面、数据层面和应用层面融为一体,提高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并开发了局(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改善了内部管理方式,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开发了“海淀区情手册与统计年鉴系统”,基本实现了对全区42个委办局部门数据的采集、处理功能,推进了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工作。
启动信息化二期工程试点。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周密制定工作方案,强化业务培训,顺利完成了数据采集、汇总审核、转换上报等项工作,试点取得圆满成功,为在全市政府统计系统 推进信息化二期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农业普查取得新成绩
2007年是我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下力气、出成绩的一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们继续坚持以数据质量为中心,认真组织落实普查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入户登记、复查验收、数据处理等阶段的任务,得到了国家和市局(队)的充分肯定。
扎实做好普查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普查机构的职能,组织落实各项具体任务:精心选聘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分阶段、分层次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普查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处理人员的软件应用水平;加大投入,设立独立的计算机房,添置23台微机,改善了硬件环境;加强宣传,为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高标准抓好普查数据质量。围绕重点工作、重点环节,强化数据质量监管与控制:一是把好入户登记关。建立乡镇承包和联络员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和每日碰头会制度,及时解决入户登记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二是把好数据处理关。组织业务骨干开展录入前的联审,确保普查表的填报不重、不漏、不错,积极组织协调,开展集中录入工作。三是把好数据审核验收关。建立数据审核验收工作组,制定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方案和验收工作程序,对普查的各个阶段进行认真验收。四是创新技术手段。设计《住户普查表链式逻辑关系一览表》和快速汇总程序,进一步实现数据间的逻辑控制;实行光电录入和手工汇总相结合,相互验证,确保数据质量。
认真开展普查资料开发应用。一是深入研究了普查与常规农业统计制度、统计数据的衔接问题;二是初步开展了普查资料的整理和编辑、普查成果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等项工作;三是利用普查数据内容丰富、涵盖范围广、资料完整的特点,构建了全区的农村经济综合数据库框架,为全面加强“三农”统计服务奠定了基础。
四、统计服务取得新提高
一年来,围绕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领导和百姓关注的焦点、惠民措施落实的梗阻点等问题,加大统计分析研究力度,打造了一批“适销对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统计产品,为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统计调查项目多元化。围绕区域经济特点开展了中关村购物广场、金源时代购物中心、阜城路餐饮一条街、奥运旅游和住宿等多项专题调查;围绕人民生活开展了电视收视率、食品放心工程公众满意度、低保户生存状况等多项快速调查;围绕政府的宏观管理开展了区域经济运行景气监测、重点能源消耗大户跟踪监测、1%人口抽样、城镇住户大样本、住房情况等专项调查,使统计服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明显增强。
统计服务产品多样化。全年共编发《统计分析》66期,《统计专报》19期和课题研究报告6篇。“海淀城乡收入差距”、“从基尼系数看海淀区收入分配现状”、“文化体育娱乐业增加值变化的影响因素”、“台资企业发展状况”、“固定资产投资与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海淀园技术成果产业化”等一批量化特点鲜明、对策建议具体、有一定影响力的分析报告,受到领导的好评和社会的关注。“海淀园企业国际化指标体系研究”、“海淀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海淀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研究”和“海淀区企业创新调查和分析研究”等立意新、说服力强、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课题研究报告,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充分肯定。
继续做精《海淀统计》、《区情手册》、《海淀统计年鉴》,编印《数据解读海淀2006》、《统计服务手册》,《经济腾飞的创新模式-海淀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分析研究报告》等书刊,用数据宣传海淀、让社会了解海淀,为谋划发展海淀提供了丰富的翔实的统计资料。
统计信息提供便捷化。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统计服务。bet28365365体育投注通过升级改版,增加了功能,丰富了内容,提高了信息查询、检索速度。按照信息发布通用系统的要求,规范了“数据发布”、“数说海淀”、“咨询与服务”、“焦点关注”、“分析研究”等栏目,让公众清楚统计指标内涵、数据口径范围、数据生成过程,用户还可以在线阅读或免费下载。同时,编印统计信息资料、统计政务公开和办事程序等小册子,公众可在统计登记服务窗口免费索取;免费派送具有丰富数据信息的《海淀统计》,使社会各界及时地、方便地了解海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点认识:
改革创新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改革是动力,创新是源泉,不改革创新就没有出路。面对日益增长的统计需求,面对艰巨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和繁重的统计建设任务,面对党和政府对统计服务的高标准、高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应对挑战,才能加快统计事业的发展。在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中,我们打破“一街一所”的固有模式,街道乡镇整体推进,组建经济社会调查队,确立了以“小局、大所、多中心”、“局队一体化”为特征的运转顺畅的新统计管理体制,为开创统计事业的新局面提供了体制保障。
   “统计立区”是统计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诠释“统计立区”,就是充分运用统计数据让社会各界了解海淀、宣传海淀;运用统计分析为各级领导谋划海淀、发展海淀提供科学依据。“统计立区”是区委、区政府对统计部门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多管齐下,解读数据背后的问题,丰富统计服务内容,打造统计服务精品,提升统计服务质量,使统计工作在全区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局、大所、多中心”的管理格局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基层统计力量薄弱,源头数据失真,是我们一直着力解决但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撤科建所、垂直管理,新的统计管理体制确立后,我们及时调整内部组织结构,重新设置工作职能,充实并加强了基层统计所的力量,真正做到“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跑,钱往基层投,劲往基层使”;调整局(队)规模,设置精干的、职责清晰的科室,突出了统计管理、数据处理、监测评价、信息发布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初步形成了“小局、大所、多中心”的管理格局。
以人为本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天地之间,莫过于人”,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扎实、开拓进取的统计队伍,是统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们加快了引进人才的步伐,加大了培训人才的力度,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先进的文化塑造人,改革的实践锻炼人,完善的机制激励人,使统计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统计事业前进的每一步,都彰显了海淀统计人无私奉献、奋力拼搏、智求卓越的精神。
同志们,盘点2007,硕果累累,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队)的关心指导;离不开区委、区政府及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离不开相关委办局的大力支持。
盘点2007,每一颗沉甸甸的果实,无不凝聚着海淀统计人的艰辛和汗水;无不凝聚着海淀统计人的聪明和智慧;无不凝聚着海淀统计人的忠诚和追求。在此,我代表海淀区统计局(队)向大力支持海淀统计事业的各级领导、相关部门以及全区统计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统一思想 把握形势
 
党的十七大在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新的部署。市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要求全市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区十次党代会和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要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部署。实施北京市统计“十一五”发展规划进入攻坚阶段,建设大都市统计体系的任务更加繁重和艰巨。新的形势对统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任务为今后统计改革与统计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全区的统计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统计事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统计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了,同时相对滞后的统计生产力与不断增长的统计需求之间的矛盾仍未缓解,统计产品的前瞻性、时效性还不强,反映社会发展、民主进步、文化建设的指标还存在着缺失,先进统计理论的运用、现代化统计手段的普及、科学生产方式的实施还有待加强。新的统计管理体制确立了,同时“小局大所、多中心”的职能配置还没有完全到位,适应新体制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还需完善;局队“一体化”的管理还需进一步磨合;整合部门统计资源、加强街道乡镇统计管理,缺乏制度保障、尚未形成有效机制。统计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了,同时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缺乏优秀杰出人才;缺少一批统计的指标设计、分析研究、法制管理、计算机运用、公文写作等方面的“领军人物”;中坚力量不足;一批理论基础扎实、文化素质较高的年轻干部,还需补上在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中砺练的一课。统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了,同时日益增长的统计需求的多样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数据的提供与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规律,创新理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统计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着力推进统计队伍建设、法制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转变统计生产方式,提高统计生产力;着力完善新统计管理体制下的运行机制,使体制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富有效率,更有利于统计事业的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推进统计改革和统计建设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建设法制型统计。依法统计是统计部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科学有效组织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要用统计法律法规,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保障统计权益,努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
——坚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建设科学型统计。科技发展的先进成果为统计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要以现代统计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统计工作方式,制定科学的统计调查制度,规范统计业务流程,开发统计信息资源,全面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核心,建设和谐型统计。和谐出朝气,和谐出凝聚力、和谐出战斗力,和谐出新面貌。把统计文化建设与业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善学务实、智求卓越”的统计精神渗透到统计实践中去,努力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塑造和谐统一、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形成风清气正、内合外顺的良好局面。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设服务型统计。统计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有效满足党政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统计需求。在充分研究统计需求的基础上,对政府的统计服务突出前瞻性、时效性;对企业的统计服务注重针对性和及时性;对公众的统计服务讲究全面性和灵活性。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资料,提供“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提供方便快捷的授用方式。
 
明确任务 抓好落实
 
2008年全区统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统计管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新统计服务内容,创优统计服务产品,创意统计服务方式,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全面提升统计服务的整体水平,加快统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上述要求,今年年主题确定为“统计服务年”。
2008年2月19日,海淀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志强到我局(队)调研,对全区的统计工作提出了“制度创新、数字准确、服务到位、执法有力”的具体要求,为今后全区统计改革与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按照这四项要求,研究部署了全年的重点工作。
2008年全区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统计管理;以统计服务为核心,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以加快发展为主旨,稳步推进统计队伍、统计法制、统计信息化三大建设;以高质高效为标准,认真落实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农村统计改革、部门统计三项重点任务,全年工作可概括为:“一、二、三、三”。
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统计管理
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后,区县政府统计系统实现了垂直管理。机构编制增多了,单位构成更加复杂了,有国家统计局直属的海淀调查队,有北京市统计局(队)直属的经济社会调查队,有区属的统计局,有区统计局(队)直属的统计所,行政级别由原来一个正处级单位发展为三个“一体化管理”的正处级单位;科级单位由原来的14个增加到32个。人员队伍扩大了,干部数量由几十人迅速扩增到近三百人,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也不尽合理。面对上述情况,我们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手段,强化统计的各项管理,形成有效机制,确保统计改革与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发展。
一是逐项清理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不适宜的废止,不完善的补充,没有的建立。重新制定领导班子的工作制度;完善细化局队、科所的职责分工和工作内容;建立健全人事、财务、车辆、会议、公文等行政管理制度。
二是重新修订统计业务管理制度,重点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数据采集与发布、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数据质量目标责任制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等项制度。
以上两类制度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并具有可操作性。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定相应的奖罚机制,开展定期的评议考核,切实达到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用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用制度强化各项管理的目的。
二、以统计服务为核心,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
关于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是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的前提,是统计工作一个永恒的主题,必须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一是加强制度管理。对数据的采集、传输、汇总、发布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落实数据质量责任制和数据责任事故追究办法,做到奖罚分明;对反映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数据按照数据质量评估办法严格进行评估,坚持未经评估的数据不得上报和发布;对部门统计数据规范指标口径、发布范围及发布时限,做好监督检查。
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大培训工作力度,讲究培训效果,使基层统计干部懂指标、会填表、能网报;加强对基础工作的指导,切实帮助基层解决报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管理,建立基础工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对源头数据质量的控制力。
三是改革统计制度方法。结合海淀区实际,制定指标涵义和口径范围严谨的指标体系和科学规范的统计报表制度,便于统计人员理解和填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扩大抽样调查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规范反映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主要数据的提供和发布,提高数据的权威性。
关于统计服务。一是继续开展对区域经济的监测分析,准确描述经济运行状况,把握经济运行走势,剖析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并完善关于奥运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与环境情况,市场价格变动,新农村建设进程等方面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定期进行统计监测,提出评价报告。二是继续围绕就业、住房、养老、医疗、物价等关系民生的热点问题,发挥社会经济调查队机动灵活、快速反应的优势,及时开展专项调查,提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专题调查报告。三是以“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方式、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功能定位”等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研究方向,初步确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关联”、“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等研究课题。集中统计分析的骨干力量全力攻关,提出对宏观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最终成果的体现,是衡量统计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继续提高经济形势分析会的质量,定期开展优秀统计分析报告的评比活动,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为统计分析的深入开展提供一个好的制度,形成一个好的机制,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三、以加快发展为主旨,稳步推进统计队伍、法制、信息化三大建设
统计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和民主生活会制度,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解决统计改革与建设中重大问题的能力。
二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广大干部职工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及内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统一意志、令行禁止,办事不拖拉、不推诿、雷厉风行,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作风硬朗的优秀团队。
三是加快统计队伍结构调整。根据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从增量上调整人才结构,公开招聘既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人才,注意引进经济理论研究、市场调查、分析写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从存量上调整人才结构,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分层次进行培训,量体裁衣,促进人人成才;深入开展 “传、帮、带”、互帮互学活动,加快青年干部的成长步伐;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提高工作实践能力;继续选送优秀的业务骨干到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深造,培养优秀杰出人才。
四是加强统计文化建设。要以人本思想为基础,以建设“忠诚统计、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乐见其成”的统计系统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举办建局20周年庆祝活动,推进争先创优活动,加强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作风建设,塑造良好的统计形象,增强统计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促进统计人的全面发展和统计事业的全面进步。
统计法制建设方面。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规范统计行为,提高依法管理、依法开展统计工作的能力,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相应配套制度;继续开展统计从业资格的认定工作。
进一步开展普法宣传。认真落实“五五”统计普法规划,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平台,重点开展局(队)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以统计法颁布25周年和第二次经济普查为契机,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充分发挥统计所地域优势,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适度曝光一批统计违法案件,扩大统计法的震慑力。
进一步强化统计执法。统计执法检查要以提高执法效率为目标,以继续扩大统计社会影响为主线,加强对房地产业、建筑业、重点耗能单位的专项执法检查;继续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水平;重点加强案卷登记管理、评审、考评等制度建设,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监督机制,严格执法责任追究。
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安全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评价机制;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技能的培训;从信息保密、网络安全、网站安全和业务系统安全四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二是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要依托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规范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要依托基本单位名录管理系统实现企业信息精细化管理和分级维护;要依托数据挖掘和图形化系统提升量化分析水平和分析报告质量;要依托网络培训系统,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与管理;要依托区情手册和年鉴系统,加强部门统计数据的权威性;要依托改版后的统计信息网,突出统计数据发布的时效性。
 
四、以高质高效为标准,认真落实三项重点任务
()切实抓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国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今年全市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工作报告、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要求:“要认真搞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这次经济普查重点就是要彻底摸清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布局,细化第三产业的分类,全面了解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对这次经济普查,海淀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要求我们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状况,适当补充反映海淀经济发展特点的统计指标,切实摸清全区第三产业的家底。我们要通过这次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完善统计制度方法和核算制度,普查结果要为区委、区政府管理社会、调控经济,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基础性作用。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要求,2008年主要完成机构组建、普查试点、方案设计、普查员选调、人员培训、宣传动员、清查摸底等阶段的准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抓好“人、财、物”的落实;要在认真总结以往大型普查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在组织形式、人力资源保障、宣传动员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作为,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努力为下一阶段的正式普查打好基础。
我们要以第二次经济普查为契机,以政府统计需求为导向,建立以深入社区入户调查为主要工作的统计调查队伍,使之成为海淀区统计外延支撑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使政府统计部门从繁重的调查任务中解脱出来,把力量调整到制度设计、执法检查、资料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上来,更好地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
(二)切实抓好农村统计改革
农村统计体制改革是全区统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农村统计力量薄弱,农村统计数据“数出多门、口径不一”问题的根本途径。2008年,我们要在上年农村统计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和深化这一改革。一是积极与农林委、农经站、财政局、信息办及乡镇等部门和机构进行协调,成立农村统计改革领导小组;二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反映新农村建设的统计指标体系,删减重复指标,增加特色指标,形成政府统计部门和涉农部门统计机构共同执行的“一套表”制度;三是不断完善“海淀区新农村建设进程监测体系”,及时监测新农村建设的进展与成效;四是加快涉农统计机构双重管理的改革步伐,推动共管一套机构目标的实现;五是改造现有的农村管理信息化系统,推动共享信息资源目标的实现。
(三)切实抓好部门统计
一是加强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严格落实审批备案制度,避免重复调查,建立与部门统计的协作机制,最大范围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二是制定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在摸清部门统计数据总量和指标构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并精简整合,建立一套代表性、实用性比较强,基本满足主要需求的统计指标体系和报表制度;三是完善“部门间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强化统计数据的网上采集、加工、处理和编辑等功能的应用,研究建立海淀区宏观数据库;四是根据北京市政府统计系统巡查工作的有关要求,对部门统计开展巡查,以服务为宗旨,加强与部门的合作,促进全区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此外,还要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后续工作,主要是解决好普查数据与常规农业统计、历史数据及部门统计数据的衔接问题,做好农业普查公报的发布和资料的编印及农业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等项工作;认真组织2008年海淀区投入产出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做好投入产出表的开发及应用工作;建立人才信息库,加强对人才的动态管理,为统计事业发展提供持续保障。
 
同志们!2008年是我们建局20周年。20年来,几代统计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默默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辉煌和快速发展,全区统计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2008年是奥运会举办之年,我们要奋力实践“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格言,以更饱满的精神风貌,更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启海淀统计的新航程,奏响海淀统计的新乐章。我们相信,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市统计局(队)的大力支持,有全体海淀统计人的奋力拼搏,海淀统计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海淀统计事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友情链接